好志愿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中南民族大学怎么样?您知道吗?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妹妹考取了西京大学,问一下相关情况
西京学院简介
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校 训:诚、健、博、能
西京学院是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院以来,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立了“三个一切”的办学宗旨;树立了“诚、健、博、能” 的校训;培育了“奉献、无畏、创新、高效”的西京精神。学院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方向,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了一批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学院现占地1624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43.1%,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被评为西安市“绿色大学”;教学仪器设备值6183.25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2.61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各种期刊729种;校园各类体育设施完备;建有设备先进的校电视台、广播电台和闭路电视系统;教学楼和学生公寓、食堂条件优越,各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2000年3月成立党委,党、政、工、团组织健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重视在青年学生、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中发展新党员,近年来共发展党员1735人。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2003年10月,党委书记任万钧作为全国民办高校惟一代表,出席了全国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并介绍了经验。
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学院不断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和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快内部改革,通过“教学质量年”、“创优评差”、“教学质量量化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院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项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例如,学院档案馆建设仅用两年时间,就获得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AAA”认证,这是目前全省第二家,也是全省普通高校中惟一获此认证的。
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学院下设工程技术系、国际商学系、人艺外语系三个系和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语人文学院、财经学院四个学院;开设了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等学科门类的24个高职专业;形成了工学、管理学等重点学科门类和数控技术、汽车运用工程、供用电技术、楼宇自动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经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旅游宾馆管理、工艺美术等重点专业。具有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58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174人,高职比为42.29%;博士11人,硕士12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77%,另有在读研究生33人,充分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学院建有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各类实验室62个,建成了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实验中心、语音中心、实训中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82余个。近两年相继开展了各类技能、职业资格培训达130余种,使6089名学生取得了相关的技能证书。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院组建有艺术团、体育代表队及各类学生社团67个,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参加省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辩论、书画艺术展、文艺演出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重视教科研工作。学院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近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16部,取得了初步成果。院刊《西京文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科学研究工作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重视推荐就业工作。学院坚持开展“三全”就业管理(全员参与就业推荐,全过程指导就业,全方位实现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多年走在陕西省高校前列。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3.79%;200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 ;2003年11月,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学院作为惟一民办高校介绍了经验;2004年10月,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取得97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学院工作的一个亮点。
学院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人事管理上,实行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在干部使用上,实行岗位聘任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分配制度上,实行结构工资,酬劳挂钩,重奖有突出贡献者,重罚严重失职者;在部门管理上,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任务、责权明确,不推诿、扯皮;在经营管理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全部投资及融资都用于教学和建设;在后勤管理上,全部实行社会化服务。
多年来,学院在上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荣誉。
学院被评为陕西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诚信招生示范学校”、“2002年中国十佳民办院校”。
院长任万钧教授被政府部门评为“陕西省新闻人物”、“西部开发十大杰出创业奖”、陕西省“优秀民办教育家”、“社会力量办学优秀教育工作者”、“社会力量办学优秀校长”,被选为陕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学校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 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校占地1,446亩,现代化校舍面积68.94万平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校园环境清幽秀雅。学校馆藏图书237.6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
学校现有教职工1,667人,其中专任教师992人,正副教授369人,博士导师、硕士导师179人 。教师中,有省部级以上专家及学科带头人共58人。 学校组建了由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开设了文、理、法、工、管理、经济、历史、医学、教育9大学科门类的55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专业和1个博士专业,其中2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有8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设有少数民族经济、女书、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
生物医学工程等33个研究所(中心)。近年来,学校共出版学术著作750余部,完成科研项目50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9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9,000多篇。50多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了40,000多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南民族大学杰出的办学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先后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Plattville分校、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加拿大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德国路德维希堡财政与公共管理大学、日本文理大学、韩国全北大学、法国波尔多第四大学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定期选派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学习,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科学研究,也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合作,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
近年来学校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2001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2年学校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3年9月,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院校, 2001—2002年、2003—2004年、2005—2006连续3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荣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度荣获优秀。中南民族大学的办学模式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式。
中南民大人在团结奋进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秉承“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办学理念,坚持走“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品牌荣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正朝着建设一流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历史沿革】
1950年,为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需要,满足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的迫切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创办民族学院,并对民族学院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经费来源、学生生活待遇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遵照国家政务院颁发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的规定,委托中原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筹办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并由中原大学副院长孟夫唐(1951年—1953年11月)兼任院长。同年四月开始选择校址,经过三次移动,于12月最后确定校址在武昌洪山南麓(现湖北省军区大院内)。
1951年5月,中南军政委员会下达征调学员通知,全中南地区总数为200人,征调对象以行政干部为主,主要培养县、区级干部(其中也有县级文科科长及其他教育行政干部),他们学习期满后仍回原籍工作。所有学员全部学习6个月。从征调的学员身份来看,一开始学校的定位在于干部培训方面,而学校也就相当于干部进修“基地”。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第一期学员,于1951年八月开始入学,他们分别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包括苗、瑶、壮、黎、回、侗、毛南等11个民族。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主要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还有的是文盲。他们来自不同的区域,民族众多,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互异,文化水平悬殊、宗教信仰不一,这给学院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是能做好这方面工作,在当时来讲有着极大的政治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52年7月新校舍的建设工作正式动工,同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首批建成行政楼、学生宿舍、教室等四栋楼房,这时学院迁入新校址。
1952年11月27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院长仍由孟夫唐兼任。第二期学员336人包括19个民族于1952年10月开始入学,并在洪山新校址举行开学典礼。
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为了集中力量办好中南民族学院,决定将1953年着手筹办的广东民族学院停办,把已集中到该院的干部、学员调到中南民族学院,作为中南民族学院的干部和学员。1953年4月,广东民族学院迁入中南民族学院。1953年7月,学院教职工达130人学员569人。学校组织形式由院、科、组三级改为院、处、科三级组织系统。另外还设立了院刊编辑委员会,领导院刊编辑出版工作。中南民族歌舞团则是院长领导下的附设机构,后并入中央民族歌舞团。
1953年十一月,孟夫唐辞去院长职务,后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熊寿祺兼任院长。1954年调李守宪出(1954年8月—1958年4月)任院长一职。
1954年中南行政取消后,中南民族学院改属中央教育部领导,湖北省教育厅代管。1956年秋开学后,中南民族学院在校学生达1062人。
【校园环境】
校外环境
中南民族大学横跨民族大道,位于武汉“光谷”腹地。学校西面南湖,北临雄楚大道。东临武汉科技学院,南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面即为
华中农业大学。
校内环境
中南民族大学校园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区域:教学区,宿舍区,教工区。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现代建筑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精致环境。
住宿
学校内现有宿舍26栋,公寓15栋.另有校外当代学生公寓社区
餐饮
校内有包括学生食堂5个(第一、二、三学生食堂、清真食堂、大学生食堂),教工食堂两个(大礼堂后为教工一食堂,东家属区内有教工二食堂)。
【网络社区】
现有中南民大论坛、南湖虫子论坛、5016论坛三大论坛。
【文化传统】
校训 笃信好学 自然宽和
文体活动 南湖杯;社团活动月;大学生第二课堂;挑战杯……
生活传统 早操签到;卓越走廊晨读
【社团列表】
社会实践基地┆剪纸艺术协会┆考研与就业协会┆六月航灯协会┆玫瑰圆诗社
乒乓球协会┆管理信息工程协会┆公共管理协会┆路标读书社┆月亮化石剧团┆民族研究会
资教工作站┆舞蹈协会┆爱心超市┆未来管理者协会┆电影社┆武术协会┆
足球协会┆摄影协会┆排球协会┆辩论协会┆影翼轮滑协会┆台球协会┆羽毛球协会
艺苑书画协会┆电子协会┆英语协会┆日语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法学研究会
【重要校园媒休】
中南民族大学民大在线 中南民族大学广播台 中南民族大学校报 中南民族大学民大论坛 大学四年杂志
中南民族大学共青网 中南民族大学学工网
去老年大学上剪纸课要带什么
好志愿(https://www.haozhiyu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去老年大学上剪纸课要带什么的相关内容。
去老年大学上剪纸课,你可以考虑以下物品的携带:
1. 剪刀:剪纸课程不可缺少的工具,选择一把锋利的剪刀,方便剪纸操作。
2. 剪纸纸张:一些老年大学会提供剪纸纸张,但你也可以自己携带一些备用的纸张,可以是彩纸或者普通纸,根据课程要求来选择。
3. 设计图:一些老年大学的剪纸课程可能会提供设计图,但如果没有,你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你喜欢的剪纸设计图纸,方便进行剪纸练习。
4. 尺子:用来测量剪纸纸张大小或者帮助画线的工具。
5. 胶水或胶带:用来粘贴剪纸作品的零件或者模板。
6. 橡皮擦和铅笔:在剪纸课中,你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设计的草图或者预设的线条,橡皮擦和铅笔可以帮助你进行修改和勾画。
7. 文件袋或者包:用来存放剪纸工具和材料,方便携带和整理。
以上是一些建议,具体携带什么物品还需要根据老年大学的课程要求以及个人需要进行调整。在报名课程前,最好与老年大学的相关负责人咨询,以了解他们对于剪纸课程的具体要求和所提供的物品。
好志愿以上就是好志愿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南民族大学怎么样?您知道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志愿:
www.haozhiyuan.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