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10:15:36 | 好志愿
好志愿(https://www.haozhiyu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志愿:如何正确选择最好的专业的相关内容。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好志愿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以上就是好志愿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好志愿。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志愿:www.haozhiyuan.com安徽专升本可以跨专业考吗 对所报专业没有特殊要求的可跨专业报考,但学校对专业是有特殊要求的,不可以。 因此,凡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应首先仔细阅读学校的《招生简章》《学校招生章程》等资料,而且在报名前必须与所要报考的学校取得联系,咨询学校有关情况后,再进行报名。 合肥安大学校离火车站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8.3公里 起点: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
烟台大学二本能转一本专业么 看不懂,什么二本转一本专业?? 你是想问学校内部可否转专业吧?回答是:可以 我就是烟大转专业生,从工商管理转到法学,时间是在大一寒假前报名,然后寒假结束前回校参加转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即可转专业咯,这算是烟大比较好的一项政策 哪3所大学要从“二本”升为“一本”? 中国的高校可分为一本和二本招生,一本的学校都是国家级或者市重点建设的高校,每年都会得到国家的大
在大学转专业能从二本专业转到一本专业吗? 转专业是可以的,并成为大学教务部门大一第二学期的定期工作。主要是大一最后考试,大一学习的都是基础课,比较通用,不过千万别挂科,只要你不跨批次和专业即可。至于难以问题与想去的专业人数有关,总体控制5%。如果想开学时就转,最好早去学校,联系看能否找到愿意和你对换专业的,那样2人到教务处重新注册登记一下,各自报到就可了。 如果考入了深圳大学的二本专业,能否
广东工业大学转专业 广东工业大学可以转专业,具体通知如下:转专业原则上在一年级结束时进行,二三年级的学生申请转专业应视其学科的跨度调整就读的年级。 学生在校期间未受到违纪处分,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申请转专业: 1、学校认可,学生确有专长且有与申请转专业相关的学习成果者; 2、申请时所修课程首次考试成绩全部合格,且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本专业同年级的前15%者; 3、高考志愿填报服从专业
海南大学二本 在我们系,学风非常良好,除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的到课率通常在90%以上。当然,也有其他专业的一些同学每天窝在宿舍里,路过他们宿舍门口,确实能闻到一股猪圈的味道。 城西校区相对较为偏僻,无论是活动还是设施都无法与海甸校区相比。不过,我认为,只要有心学习,在哪里都能有所收获。 虽然城西校区的环境不如海甸校区,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社团活动。比如,我们经常组织
二本大学的一本专业毕业后,到底是发一本文凭还是二本? 大学毕业证是不存在本一、本二区别的,毕业证上只会写某某大学某某专业毕业。 你是没搞清楚本一、本二的意思。本一是指“本科第一批次”,本二是指“本科第二批次”,是为了区分学校好坏设置的分数线,大学本身是没有本一、本二的说法的。高考结束后是本科第一批次的学校先进行录取,录取完了第二批次的大学再进行第二批录取,由于第一批次的学校好,第二批次的稍差
美国留学是否可以申请同一学校不同专业? 第一个肯定是不可以的,材料你再做得多,你都是申请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不要画蛇添足了。只要能代表你的特点就好。 2、只要你愿意花钱,其实我认为这样更好,你不要拿着同样的一份材料去报所有的学校。(虽然学校没什么共享系统),不同学校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你还是准备不同的材料(最基本的材料要相同,比如学校成绩单等等)。有一点:材料质量必须保证 3肯定是不可以
哈工大转专业 大一都学习基础课,在哪里都学习英语。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进校后,符合条件的可转专业(系)。 (一)在校本科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进入二年级之前,理由充足者可以申请转专业。 充足的理由包括:1、在某一学科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2、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3、通过转专业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材,且参加学校的
2024-12-03 05:00:04
2024-09-30 07:59:18
2024-12-22 03:29:21
2024-10-04 17:15:31
2024-09-27 09:28:59
2024-09-24 22: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