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不知道怎么填志愿?

2024-10-22 18:24:00 | 好志愿

好志愿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不知道怎么填志愿?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不知道怎么填志愿?

不知道怎么填志愿?

《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日前发布。大学生总体就业率状况如何?就业率最高和最低的专业分别是什么?就业的主要行业、职业、雇主、地区变化怎么样?

记者为正在填报志愿的学生们进行了梳理——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整体稳定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9%)与2016届、2015届(分别为91.6%、91.7%)基本持平。其中,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6届(91.8%)基本持平,近六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整体稳定。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比2016届(91.5%)略高,近十年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值得注意的是,2017届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图为2015~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变化趋势

大学毕业生后深造比例略升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77.1%)与2016届、2015届(分别为77.3%、77.4%)基本持平;“自主创业”的比例(2.9%)与2016届、2015届(均为3.0%)基本持平;“正在读研/读本”的比例(10.8%)略高于2016届、2015届(分别为10.3%、10.1%);“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3.4%)略低于2016届、2015届(分别为4.0%、3.9%)。

另外,在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未就业人群(7.2%)中,近半数还在继续找工作。其中,处于未就业状态的本科毕业生(7.0%)中“还在找工作”的为2.6%,“待定族”为1.7%(不求学不求职);处于未就业状态的高职高专毕业生(7.5%)中“还在找工作”的为4.3%,“待定族”为3.2%。

电气类就业率最高,法学类就业率最低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5%),其次是管理学(93.2%);最低的是法学(85.3%)。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气类(95.6%),最低的是法学类(85.3%)。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7%)、能源与动力工程(95.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5.6%)。

本科学科门类名称

2017届

2016届

2015届

工学

93.5

93.5

93.6

管理学

93.2

93.6

94.0

经济学

91.5

91.7

92.3

医学

91.3

90.8

91.5

教育学

91.0

91.2

90.5

农学

90.9

91.0

91.0

理学

90.5

90.9

90.7

文学

90.2

90.1

90.4

艺术学

88.1

88.8

89.9

历史学

86.3

86.1

86.4

法学

85.3

84.9

86.9

全国本科

91.6

91.8

92.2

(图为2015~2017届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变化趋势*)

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93.5%),最低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88.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力技术类(94.2%),最低的是畜牧兽医类(89.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96.7%)、学前教育(96.0%)、电气化铁道技术(96.0%)。

高职高专专业大类名称

2017届

2016届

2015届

生化与药品大类

93.5

93.4

93.5

公共事业大类

93.4

92.9

92.6

材料与能源大类

93.3

92.7

92.2

制造大类

93.0

92.3

92.0

土建大类

92.9

92.1

91.2

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92.8

92.5

92.7

交通运输大类

92.7

92.3

92.1

轻纺食品大类

92.3

92.0

92.9

财经大类

92.3

91.8

91.7

文化教育大类

92.3

91.3

91.5

电子信息大类

92.1

91.3

91.3 好志愿

水利大类

92.0

91.8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91.3

90.6

90.2

农林牧渔大类

90.6

90.1

90.4

医药卫生大类

90.6

89.7

90.1

旅游大类

90.1

90.0

89.8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88.7

87.5

87.4

全国高职高专

92.1

91.5

91.2

(图为2015~2017届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变化趋势*)

从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下降。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公共事业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红牌与绿牌专业刷新

2018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届都是绿牌专业。2018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专业包括:社会体育市场营销、信息安全技术、软件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其中,市场营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连续三年都是绿牌专业。

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绿牌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的行业中,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及软件开发业需求增长明显。

(图为2018年本科、高职高专“绿牌”专业)

2018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绘画化学美术学音乐表演、法学、历史学。其中,美术学、音乐表演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2018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专业包括:法律事务汉语食品营养与检测、初等教育、语文教育。其中,法律事务、语文教育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

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红绿牌专业反映的是全国总体情况,各省区、各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

深入分析专业亮红牌的原因,这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有关。本科红牌专业多为艺术类专业,而2011~2013年艺术学招生增长率高达17.7%,高于全国本科招生人数增长率10个百分点。被列入红牌的多个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中小学教育机构就业,但其就业比例增长率却仅为4.8%。毕业生供过于求是导致专业亮红牌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职高专方面,初等教育、语文教育较同类型专业毕业生规模明显偏大,因此其就业率相对其他同类型专业更低。

(图为2018年本科、高职高专“红牌”专业)

教育、信息业、医疗业需求旺盛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教育业”(就业比例为14.7%),且在“教育业”就业的本科生比例从2013届的10.0%上升到了2017届的14.7%,其中有六成左右集中在中小学教育机构。

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业”(12.5%),而就业比例增长最多的是教育业。进入“教育业”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连续五届保持上升趋势,较2013届增长了2.8个百分点(2017届的就业比例为6.5%)。“教育业”中,就业于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占比上升较快,从2013届的25%上升到了2017届的33%。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就业比例为10.3%)是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第二多的行业类,且毕业生在这类行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8.7%上升到了2017届的10.3%。

“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就业比例为7.7%)是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第二多的行业类。毕业生在这类行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2%上升到了2017届的7.7%。

概括来说,教育、信息业、医疗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

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主要就业去向

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4%上升为2017届的60%,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2%下降到2017届的18%,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11%下降到2017届的7%。这些变化反映出外企、国企招聘放缓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而民营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撑凸显重要。

(图为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3%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51%上升为55%。中小微企业雇用了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

(图为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不同规模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大学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52%上升为2017届的58%。

(图为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不同类型城市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北上广深”就业本科生三年后离开比例持续攀升

城市“抢人大战”打得火热,从近五年数据来看,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8.2%下降到2017届的22.3%。除了应届毕业生之外,毕业半年后曾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在三年后离开的比例也从2012届的13.7%上升到了2014届的21.7%。“北上广深”对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减弱。

杭州、天津、广州吸引力增强

外省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更能体现城市吸引力。数据显示,涌入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外省本科毕业生占比不断上升,2015~2017届的比例分别为28.2%、32.0%、35.6%,提升了7.4个百分点。其中,在杭州就业的近三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最高,为55.3%,其后为天津(54.4%),高于广州(45.3%)。

在各城市就业的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城市

在该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城市

在该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北京

82.6

杭州

55.3

上海

79.5

天津

54.4

深圳

68.2

苏州

43.4

广州

45.3

南京

40.7

武汉

26.7

宁波

26.2

成都

25.8

西安

25.5

重庆

22.3

郑州

10.9

中西部地区吸纳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在东部地区(不含东北三省)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65.7%下降到了2017届的56.7%,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从2013届的32.4%上升到了2017届的39%。综合就业城市类型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地级及以下城市对毕业生的吸纳程度上升较为明显,毕业生就业于中西部地级及以下城市的比例从2013届的21.0%上升到了2017届的30.5%。

东北地区留人难

近三年东北区域经济体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垫底,2017届88.5%、2016届89.2%、2015届89.8%,比全国本科平均就业率(91.6%、91.8%、92.2%)分别低出3.1、2.6、2.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留人难。与全国本地生源的本地就业比例相比,2017届本科东北生源在本地就业的占比(4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3%)27.6个百分点。

(图为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生源所在地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

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7%,比2016届(65%)高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8%,比2016届(66%)高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5%,比2016届(63%)高2个百分点。近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56%)。

(图为2016届、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

税务专员”本科满意度最高“搬运工”高职高专满意度最低

2017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本科为64%,高职高专为65%)、“发展空间不够”(本科为54%,高职高专为55%)。

2017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教育学(71%),就业满意度最低的是历史学(64%)。2017届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文化教育大类(68%),最低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60%)。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税务专员”(85%),最低的职业是“化学设备操作员和管理员”(4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航空乘务员”(87%),最低的职业是“搬运工(不包括机器操作人员)”(34%)。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本科学院和大学”(81%),最低的行业是“塑料用品制造业”“农药、化肥和其他农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均为52%)。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铁路运输业”(85%),最低的行业是“音频和视频设备制造业”(52%)。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77%),在“民营企业/个体”“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均为65%)。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72%),在“民营企业/个体”“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均为63%)。

从不同城市来看,北京是“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杭州是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

表1各主要城市2017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

一线城市

就业满意度

新一线城市

就业满意度

北京

75.9

杭州

75.3

上海

73.9

宁波

72.0

广州

71.0

天津

71.6

深圳

70.2

南京

69.7

苏州

68.7

全国本科

68.2

成都

67.4

武汉

66.1

西安

64.9

重庆

64.8

郑州

63.1

就业满意度是由就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就业现状进行主观判断,可能会受到薪资待遇、行业发展、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也与毕业生自身经历和感受密切相关。

从事IT类职业本科毕业生收入较高

2017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5067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023元)。2017届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大类(4319元),最低的是文化教育大类(3418元)。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是“互联网开发及应用”(6082元),其次是“计算机与数据处理”(6042元)。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是“经营管理”(4818元),其后是“房地产经营”(4665元)、“航空机械/电子”(4625元)。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类为“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5634元),其次是“运输业”(5567元)。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类为“运输业”(4536元),其次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4422元)。

教育、零售为大学毕业生创业主要行业

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与2016届、2015届(均为3.0%)基本持平。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3.8%)高于本科毕业生(1.9%)。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平稳态势。

(图为2015~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735.8万估算,2017届大学生中约有21.3万人选择了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因是“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有好的创业项目”,属于机会型创业的毕业生占创业总体的大多数(本科为86%,高职高专为84%)。

2017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中原区域经济体(4.9%)。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产业(22.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零售商业(12.3%)。

创业失败风险不容忽视

更值得注意的是,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9%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与2013届(46.2%)基本持平;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5.8%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13届(46.8%)略低。三年内,超过一半创业人群退出创业市场,创业失败风险不容忽视。

本报告基于麦可思公司2018年度的大学毕业生跟踪数据而撰写,反映了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于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评价和公开发布。麦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研究,从2010年开始,连续九年对之前跟踪过的全国2006~2014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跟踪,建立了2006~2017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库。

(麦可思研究院供图)

不知道怎么填志愿?

志愿填报指南:怎么看红牌专业?

2012年高考已结束,为方便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高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高考填报志愿相关信息以供查询:

专家:红牌专业反映的是三四年前的报考状态 报考时是热门专业,毕业时就成了就业冷门

考生报考时不用刻意回避,可结合本省及目标院校的情况具体分析

判断专业是否适合考生的基本标准有两个: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

河南商报记者 吴静 施彩英

红牌专业难就业,考生在填报志愿选专业时,是否要刻意回避?

考生在参考红黄绿牌专业报志愿时,应注意什么?报考时,应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昨天,记者采访了麦可思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娇,她说麦可思发布的红黄绿牌专业是全国的情况,是一个趋势,在报考时考生和家长(微博)应根据本省及目标院校的情况具体分析,其他专家也认为没必要刻意回避红牌专业,但填报志愿时要有前瞻性。

怎么看红牌专业?

红牌专业反映的是三四年前的报考状态

这几年,麦可思发布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上榜的红黄绿牌专业基本没变化。

麦可思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娇说,大家发现红黄绿牌专业呈现出持续性,是因为高等教育的滞后性。现在的红黄绿牌专业的就业情况,反映的是三四年前的报考状态,考生扎堆在这些红牌专业上面。

很多红牌专业,报考时它是大热门,比如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等。报考时,在考生和家长看来,这些专业会是就业前景非常好的专业,他们对所报的专业有个预期,但读了三年四年后发现就业情况不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报考时是热门专业,毕业时就成了就业冷门。一般来说,红牌专业多是开设门槛低、容易开设的专业,可能有几个家长询问学校有没有这个专业,第二年学校就能开起来。

而绿牌专业多是开设门槛比较高的专业,不是一两年就能开起来的。

是否回避红牌专业?

报考要根据本省及目标院校做判断

考生填报志愿时,是不是要回避红牌专业?

“我们发布的是全国的一个情况。”郭娇说,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地区性,要了解有些报考热门的专业,它在本省的就业情况怎样;报考时,考生和家长要圈定几所目标院校,具体了解在目标院校拟报考专业的就业情况。

过去的三到四年,红黄牌专业都是报考的大热门,从全国来看是供过于求。

在填报志愿时,家长要根据本省及目标院校的就业情况做出判断。

麦可思发布的红黄绿牌专业榜,考生、家长和高校都会关注。可能部分考生家长在选专业时,会回避红牌专业,一些高校可能也会在专业招生计划上做出调整,但这是个慢慢调整的过程。

报志愿选专业要有前瞻性

麦可思发布的2012本科就业绿牌专业有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运输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

专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机技术与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以上专业社会需求旺盛、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报考时,是不是应向这些专业倾斜?

在冷门与热门专业问题上,河南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徐玉斌建议考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许今年很热门的专业,4年后毕业时会成为冷门,难找工作,而现在冷门的专业未来也可能很抢手。”

所以,考生、家长在报志愿时,要有前瞻性,不能盲目,也不必刻意回避某个专业。

河南大学(微博)教科院教授、副院长杨捷说,判断专业是否适合考生的基本标准有两个:兴趣和社会需求。

“如果单单以专业冷热、分数高低来决定考生的志愿填报,既有可能影响志愿的满足,学生也很有可能在入学后因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期望落差太大而缺乏动力,不少学生就是因为没报自己的兴趣专业,大学四年一直徘徊,几乎白上。”

怎么选高校?

高校好不好要看地域和特色

不同高校层次不同、实力不同、社会声誉不同,文化氛围也不尽相同。

那么,一个好高校的标准是什么呢?教育部确定的“985”、“211”高校应该是好学校的典型标准,但是,“985”只有45所高校、“211”也只有122所,满足所有考生读书就学是不可能的。

中原工学院招生处处长苗振青说,判断一个高校好不好,可看两个方面:高校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苗振青认为,高校所处的地域性应是考生选择高校的一个标准,因为一个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对考生的思维、习惯等素质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说,处于发达地区的高校,具有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也较为齐全。

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是考生选择高校的另一个标准。每所高校在办学中都会形成特有的文化历史积淀,身处不同的高校,感受到的文化氛围是完全不相同的,这就是大学的校园文化,无形的校园文化也会对考生的素质产生影响。

优先选学校还是专业?

高校PK专业,可把专业看重些

鱼和熊掌往往不能兼得。

当高校遭遇专业,考生如何抉择?

苗振青说,高考(微博)分数是考生填报志愿的“话语权”。

在这个“话语权”的掣肘下,考生与家长面对高校和专业时难免会感到难以取舍,无法两全其美。

但不管问题多么复杂,只要有合理的科学思路作依据,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苗振青建议,在一本录取批次,如果考生能就读“985”、“211”之类的顶尖高校,就把选择高校的权重放大一些,把选择专业的权重放小一些。

如果选择一本的其他高校,就将这些高校的特色专业与办学历史相结合,把选择专业的权重适当放大一些,而把选择高校的权重适当放小一些;对已上一本分数线又无把握就读顶尖高校的考生,如果专业与兴趣、爱好和能力不相匹配,不妨把眼光放在二本录取的高校,就读这些高校的特色专业,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而在二本录取批次,考生尽量把专业的选择放在首位。

“在比较高校和专业孰重孰轻时,不管是一本还是二本批次,宁可把专业看得重一些,才能把职业规划得好一些。”苗振青说。

高考相关信息敬请关注高考频道......

不知道怎么填志愿?

浙江高考志愿红牌、绿牌有哪些

好志愿(https://www.haozhiyu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浙江高考志愿红牌、绿牌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1、所谓的高考志愿红牌、绿牌是指专业的就业率,就业率好的就是绿牌,不好的就是红牌。不过就业率统计只是参考,填报专业还要看考生的职业选择。

2、红牌专业包括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音乐表演等专业。

而绿牌专业包括建筑学、软件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车辆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

以上就是好志愿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不知道怎么填志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志愿:www.haozhiyua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不知道怎么填志愿?”相关推荐
高考报志愿流程知道 高考填报志愿流程
高考报志愿流程知道 高考填报志愿流程

高考后报志愿流程 高考后报志愿流程: 1、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的时候,一般都会要求在省招办指定的网址上进行,考生可以登录指定的网页。很多同学都会问指定的网址在哪里?其实,指定的网址一般都会印制在准考证上面,或是可以给省招办打电话咨询网址。 2、考生在根据指定页面进入志愿填报页面后,就可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了。用户名就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第一次登录的密码一般都会是身份证号码。

2024-06-24 21:16:32
填报志愿后多久知道录取结果?
填报志愿后多久知道录取结果?

高考二本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1、根据教育网官网数据查询得知,安徽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本科提前批:7月12日10:00-16:00本科第一批,7月23日10:00-16:00,本科第二批:7月30日10:00-16:00,高职专科批:8月9日10:00-16:00。 2、河北本科提前批A段志愿征集填报时间:7月11日12:00-7月11日17:00本科提前批B段、对口本科志愿征集填报时间为7月15

2024-07-01 03:57:20
有谁知道高尔夫这个专业怎么样啊?还有我市高考生,正在填报志愿,我想知道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有谁知道高尔夫这个专业怎么样啊?还有我市高考生,正在填报志愿,我想知道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有谁知道高尔夫这个专业怎么样啊?还有我市高考生,正在填报志愿,我想知道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这个行业很好,很有发展前景。本人是高尔夫从业人员,现在全国各地都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你提到的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我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不在该地区),看名字,应该是高职类专科院校。不过,山东省的高尔夫球场不少,就近实习、就业应该都没有问题。 好好学,有发展! 华北科技学院成人高考好考吗? 华北

2024-06-25 08:36:46
陕西省三本大专填报志愿时间,有人知道吗?
陕西省三本大专填报志愿时间,有人知道吗?

2011年陕西省三本大专填报志愿时间,有人知道吗? 2011年陕西省高考网上填报志愿说明 2011-06-2318:11 2011年陕西省高考实行网上填报志愿。集中填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填报提前批、一本、二本及单招批次志愿,时间为6月25日12∶00至6月28日24∶00;第二次填报三本及高职批次志愿,时间在二本录取结束之后。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批次都各安排一次征集志愿,也采用网上填报方

2024-06-27 17:12:42
谁知道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好不,怎么样?
谁知道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好不,怎么样?

谁知道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好不,怎么样? 我朋友的男朋友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上学,学校在河南省专科院校里面还是很不错的 学校概况: 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8年至1963年举办本科教育,1994年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郑州铁路机械学校、郑州铁路卫生学校、郑州铁路教育学院和郑州铁路师范学校合并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重点专业: 1. 中央财政支持的

2024-06-23 21:54:17
考研遇到择校择专业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怎么选择呢?
考研遇到择校择专业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怎么选择呢?

考研学校的选择? 下面从几个方面说一下考研该如何选择专业跟学校,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一些帮助~ 1、定专业 我们选专业最好跟本科专业相同或者有所关联,当然如果实在是不喜欢本科专业或者是大学四年学了四年还是没有学懂,那么我们如果要考研就不得不考虑跨考。那么说到跨考我们就需要说到如何判断这个专业我们我们是否能跨?在说这个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对专业分个类,专业一共分为两大类,自然科学学科跟社会人

2024-07-18 09:07:15
错过志愿填报时间,怎么办,没填志愿可不可以填征集志愿,还有补录是什么意思
错过志愿填报时间,怎么办,没填志愿可不可以填征集志愿,还有补录是什么意思

错过志愿填报时间,怎么办,没填志愿可不可以填征集志愿,还有补录是什么意思 错过填志愿的时间,那就只能等征集志愿的时候在进行填报了。高考补录是在各高校开学之后,有被录取的学生放弃这个学校,该高校的在校生人数没有达到该校原来的招生计划,再进行补充取,补充没有达成的招生计划人数,这就叫高考补录。 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 1、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每个省份都是不统一的,但是都是在第一轮志愿填报结果

2024-07-22 08:11:34
二本征集志愿什么时候知道录取结果
二本征集志愿什么时候知道录取结果

2022年四川二本征集志愿时间 四川2022年高考本科第二批院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是8月4日8点-16点 ,可以填9个平行的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6个专业志愿。 征集要求:为满足更多考生就读本科的升学愿望,结合在四川省招生的部分院校尚余部分招生计划(含部分院校在川新增及调增计划)的情况,根据教育部和四川省有关规定,按照招生“阳光工程”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第三次征集志愿时。 对部

2024-08-09 18: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