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 16:39:10 | 好志愿
![]()


好志愿(https://www.haozhiyu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审计专业考研有哪些科目?的相关内容。
初试,参加研究生全国统考:
1.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其中包含三部分(数学、逻辑、写作)
2.204-英语二(100分),或者(202)俄语,(203)日语等
复试:一般包括,笔试与面试。
(一)笔试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100分);审计学(100分)等专业课;同等学力需要加试。
(二)面试内容
英语 2.专业知识。
拓展资料:
审计学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及各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从事审计工作以及在学校、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审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审计学本科专业1985年中南财大率先开设,未过10年,在教育部第二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成为目录外专业,高校开设目录外专业,比较麻烦。
2013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又恢复了审计学专业,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也渐渐多了起来。
参考资料:
在研究生考试中,专业代码、考试科目代码分别怎么看? ①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一般为6位,其中前两位表示该专业所属学科门类。 具体表示为: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 第三位数字是用来区分学硕和专硕的,学硕为0或1,专硕则是5。后三位则代表了该专业的排序。 另外,部分专业代码里会
考研专业代码几位数字 考研专业代码一般为6位数,前二位是专业代码,第三位就是学科性质代码,后三位是学科级别代码。 专业代码前2位是学科大类,即: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一般学硕为0或1,一般专硕为5。 考研专业代码有什么区别? 考研代码是专业所属学科门类。 考研代码
考研专业科目代码写错了怎么办 为您解答如下: 问:我今天刚结束考研,考得是东师大的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但是考完第一科专业课后发现我的科目代码写错了,我把专业代码写上去了,但是名称写的没错。这样会不会录不上成绩? 答:没问题,装试卷的档案袋上不是有标签了嘛,不过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是很乐观。因为代码是由计算机自动识别的,识别过程中肯定会出错,那就要看负责识别的老师了。如果负责任一
公务员考试代码 公务员考试各专业代码如下: A0201:理论经济学 A0202:应用经济学 A0301:法学 A0302:政治学 A0303:社会学 公务员报考条件 一、国籍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对象需满足“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这一大前提,其他国籍人员不在招考范围内。 二、年龄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年龄要求为18周岁以上、3
专业代码怎么看? 查大学的专业代码方法: 1、通过《考生报考指南》查询 《考生报考指南》上都有标注高考院校代码、专业代码,考生拿到学校发的《考生报考指南》后,就可以直接翻书查询。如果学院代码以及专业代码有变动,考生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 2、通过《学校招生简章》查询 考生在报考期间,收到的不同院校的《学校招生简章》中,可以明确查询到该校学院代码以及专业代码。
如何看考研专业代码? 考研代码一般为6位数,若第3位数字为“5”,就是专业型硕士,否则是学术型硕士。 1、专业型硕士代码,以法律硕士(法学)035101为例,03代表该专业学位领域所属学科门类,5代表为专业型硕士专业,1代表所属专业学位类别在学科门类中的排序,01代表该专业在所属专业学位类别中的排序。 2、学术型硕士代码,以法学理论030101为例,03代表该专业所属学科门类,01代
国考专业代码怎么填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并未设定专业的具体代码,考生只需根据岗位要求选择与专业名称相匹配的岗位即可。 然而,各省的公务员考试会制定各自的专业代码目录,以便考生更便捷地查询岗位信息。这些代码并非直接从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复制而来,而是结合实际需要,制定了专门的代码体系。 这一代码体系旨在帮助考生在众多岗位中快速筛选出符合自己专业的岗位。虽然各省的代码有所不同,但考生可以根据自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代码怎么填? 河南高考志愿填报专业代码填几位数 6位数。 专业代码,一般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我国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与修订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目录,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
2025-02-27 01:09:32
2024-08-04 01:44:32
2024-06-20 16:01:36
2025-02-13 21:46:24
2024-12-21 04:35:26
2024-09-25 00:38:55